制约电池性能的最关键因素之正极材料

对锂离子电池而言,锂离子是由正极材料提供的,因此其对电池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,另外其成本对应用也有很重要的影响。所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:

  1. 能够提供大量的锂离子脱出与嵌入位点,从而提高电池的容量;

2. 正极材料中过渡金属的氧化价态必须足够高,从而具有较高的输出电压,提高电池的功率密度;

3. 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稳定,一方面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,不会发生副反应,另外一方面要求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,在电解质中不会溶解,并且在锂离子脱出和嵌入的过程中具有较小的体积变化;

4. 正极材料要具有良好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。电导率低会使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极化,电池的容量降低,倍率性能也会下降,不利于电池的高能量与高功率输出;

除了上述条件之外,还要求材料绿色环保无污染。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:层状结构、尖晶石结构和橄榄石结构。


1) 层状结构

层状结构的正极活性材料是以 Li Co O2为代表的 LiMO2(M=V, Cr, Ni, Co) 型的过渡金属化合物,是最早商用的正极材料。LiMO2属于空间群为 R3M (#166) 六方晶系,基于氧原子作立方堆积,沿着 c 轴以 ABCABC 的方式堆叠,Li+和 M3+各自位于立方密堆积中交替的八面体位置,如图 1.2 是层状 LiMO2的晶体结构示意图。这种晶体结构在二维方向上具有很好的稳定性,另外 Li+和 M3+相互作用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,这样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只出现很小的体积变化,有利于晶体结构的稳定。但是这种材料也具有缺点,比如环境污染、阳离子混排、合成困难、Jahn-teller 效应等。Co 是一种理想的元素,非常容易被制备成层状材料,但是它是一种稀缺资源,而且 Co 会污染环境。而 Ni2+会占据 Li+的位置形成非活性位点,其他锂离子扩散时需绕过该 Ni2+,因此锂离子的扩散路径相对变长,导致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变慢。Mn3+受Jahn-teller 效应的影响造成材料在充放的过程中作非对称的膨胀与收缩,极大的降低了材料的循环性能。因此,现在发展的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就是将这几种材料组合,充分利用各个元素的优势制备的材料,不仅极大的提高的材料的循环性能,而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。

2)尖晶石结构


尖晶石结构的正极活性材料是以 LiMn2O4为代表的 LiM2O4(M=Ti, V, Mn)型过渡金属化合物。这种材料属于空间群为 Fd3m (#227) 立方晶系,在晶胞中,其中 Mn 原子和O 原子形成 16 个 MnO6八面体,其中 Mn3
+和 Mn4+各占一半,而 Li 原子与 O 原子形成8 个 LiO4四面体,如图 1.3 是尖晶石 LiM2O4晶体结构示意图。如同层状结构的 LiMO2中的 M-M 相互排斥一样,共边的 MO6八面体也具有类似的库伦排斥力,使得尖晶石结构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率,虽然 LiO4四面体和 MnO6八面体空位都能够容纳锂离子,为锂离子的储存与扩散提供良好的通道,但是 Li+会嵌入到八面体空位中,导致晶型从立方晶系向四方晶系转变,造成严重的体积膨胀。另外,Mn3+会发生歧化反应变成 Mn2+,溶解在电解液中。因此,体积膨胀和 Mn3+的溶解造成LiMO2材料的循环性能很差,另外,材料本身的理论比容量也比较低(148 mAh g-1),这些因素限制了其在大型储能领域中的应用。

3) 橄榄石结构


橄榄石结构的正极活性材料是以 LiFePO4为代表的 LiMPO4 (M=Fe, Mn, Co)型过渡金属化合物。自 1997 年 Goodenough发现具有橄榄石结构的 LiFePO4可以可逆的嵌入与脱出锂离子,可以作为锂离子正极材料以来,它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。Li Fe PO4的理论容量为 170 mAh g-1,在未掺杂改性时其实际比容量就有110 mAh g-1,对其进行碳包覆改性后其实际比容量可以达到 165 mAh g-1,其对锂的工作电位为 3.5 V。
Li Fe PO4属于空间群为 pnmb 的正交晶系,其中 P 与 O 构成 PO4四面体,Fe 和 O 构成 FeO6八面体,Li 和 O 构成 LiO6八面体,由于氧原子的强烈的键合作用,使得 Li Fe PO4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,如图 1.4 是橄榄石 Li Fe PO4晶体结构示意图。在锂离子脱出与嵌入正极时,Li Fe PO4会以富锂相的 Li Fe PO4和贫锂相的 Fe PO4形式存在,在这种相转变的过程中,晶体只发生微小的体积收缩。锂离子沿着 b 轴作一维方向上的扩散,但是在脱出与嵌入的过程中会发生 Li Fe PO4到 Fe PO4的转变,而 Li O6八面体和 Fe O6八面体
之间的 PO4四面体限制在这种转变中发生的体积变化,从而影响了 Li+的嵌入与脱出;另外由于结构中没有连续的 FeO6共棱八面体,导致电子不能够连续的传输,只能通过Fe-O-Fe 的方式进行传导,造成了较差的电子传导性。


目前正极材料应用最广泛的是层状的 Li Co O2材料,已经广泛应用在了移动通信等便携设备方面,其放电状态非常稳定,不管是大小电流都具有比较好的放电性能,而且在长时间循环后容量衰减也很少。但是 Co 的含量非常少,价格昂贵,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,所以 LiCoO2难以在动力电池和大规模储能领域使用。相较于钴,Fe 的含量则非常丰富,并且 Li Fe PO4的制备方法简单,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,价格低廉,在性能方面具有较高的比容量 (170 m Ah g-1),稳定的充放电平台 (3.2 V) 和长的循环寿命(>2000 圈)等诸方面的优点,被认为是未来动力锂离子电池最理想的正极材料。但是 Li Fe PO4也有其缺点,最主要的就是比较差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,因此也就具有较差的倍率性能,难以满足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高功率输出的目标。因此,如何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,这也是 Li Fe PO4大规模应用的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。

参考文献:碳基导电添加剂对磷酸铁锂正极性能的影响研究_黄志勇

发表评论